茶葉樹的生物學特性
種茶的第一步應該是選址。茶葉的生長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,如果沒有選擇好的地域環境,那就很難培育出優質的茶葉。
茶葉樹為亞熱帶樹種,喜溫暖濕潤的氣候。適宜栽培地區為年平均溫度在15-25℃之間,年要求降水量在1000—2000毫米之間。以酸性紅壤、紅黃壤、黃壤的丘陵、高山環境為宜。
茶園定好后,開墾種植時應有利水土保持的原則,15度以上的坡地應筑水平梯田,梯田寬不能小于16㎝,坡度大于30度以上的陡坡不宜作茶園,以免水土流失嚴重,茶樹生長不良減產。茶園地不論平地或梯田都應深耕達70㎝以上。
種植技術與管理
除草松土:春季雨雪剛化,土壤已經板結。此時的土溫也較低。在春茶開采前進行茶園除草松土,有利于疏松土壤、提高土溫削除雜草,減少水分和養分的消耗;有利于促進春茶的提早萌發。除草松土一般以2月底、3月初進行。
施催芽肥:施催芽肥時間宜早不宜遲,在離茶樹根15-20厘米處開溝施入,畝施尿素30-35公或復合肥30公斤或腐熟欄肥2000-2500公,施后覆土。對于不能開溝施肥的茶園,可在雨天撒施尿素,并用竹竿抖動茶蓬,讓肥料掉落入土。
修剪:修剪最好是在2月底至驚蟄前完成,最遲不能超過3月10日。因為此時茶樹經過一冬的休眠,莖、根貯藏的養分多,修剪后易恢復,又加上早春氣溫回升,修剪后長出的枝條不易受凍。生產茶園一般提倡輕修剪,即一般剪去去年的秋梢(青梗),留養春、夏梢(紅梗),約剪去2一3厘米。如果樹冠受凍的,要根據受凍程度進行修剪,修剪要掌握寧淺勿深,免得剪去尚能發芽的部分枝條。而對于沒有受凍,又采摘名優茶的茶園,為提早春茶的采摘可改春修剪為春茶結束后修剪。
防凍:早春氣候異常,氣溫乍暖乍寒,這種氣候條件對茶園生產高檔名優茶極為不利。在早春季節應隨時注意當地氣象預報,提前作好預防倒春寒的措施。在寒潮預報發布后,對于已萌發芽葉的早生品種茶園,要集中人力搶采幼嫩芽葉,以減少凍害損失。在易受凍害的迎風坡茶園用稻草、雜草或遮陽網覆蓋茶行蓬面,待寒潮過后及時將覆蓋物掀去。茶樹遭受凍害后,必須根據受凍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和復壯措施,使茶樹盡快恢復樹勢。
清溝排水:春季雨水多,若茶園排水不暢,茶樹易受漬害爛根,造成茶芽遲發、減產。因此要及時開溝排水,清理疏通排水溝,保證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,做到雨停茶園干、不積水。
防治蟲害:春茶采摘期,正值蚜蟲、茶毛蟲和黑刺粉虱等蟲害發生初期,應抓緊在春分后清明前用滅蟲劑進行噴殺防治。